徐海东大将长女徐文金:弟弟是副部长,自己农民,家里买不起电视

徐海东将军的大女儿徐文金,明明可以过上风光无限的日子,却偏偏走了平凡之路,过着朴实无华的生活。 她来自大别山的一个农家,打小就在田地里忙活,汗水把她身上的每个角落都浸了个透。她的人生经历挺普通,但里头藏着不少奇妙的事儿。你说说看,一个本该在将军门第长大的女孩,咋就选了留在家乡种地呢? 【将门出身,满门忠烈,却为何一辈子守在大别山?】 1925年,湖北大悟新城镇迎来了一个小生命。可就在她出生的那年,家里碰上了大事儿,这事儿彻底改变了她以后的路。 她原本是开国大将的掌上明珠,还有个弟弟徐文伯在中国...


徐海东将军的大女儿徐文金,明明可以过上风光无限的日子,却偏偏走了平凡之路,过着朴实无华的生活。

她来自大别山的一个农家,打小就在田地里忙活,汗水把她身上的每个角落都浸了个透。她的人生经历挺普通,但里头藏着不少奇妙的事儿。你说说看,一个本该在将军门第长大的女孩,咋就选了留在家乡种地呢?

【将门出身,满门忠烈,却为何一辈子守在大别山?】

1925年,湖北大悟新城镇迎来了一个小生命。可就在她出生的那年,家里碰上了大事儿,这事儿彻底改变了她以后的路。

她原本是开国大将的掌上明珠,还有个弟弟徐文伯在中国文化部当副部长,家底深厚。可奇怪的是,她为啥一辈子都没离开过大别山,踏踏实实地做了一辈子农民呢?

徐海东大将军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特别大。他家里原本有六十几口人,但在国民党的残忍杀害下,只幸存了极少数,差不多只有3%的人活了下来。

徐海东在红军那会儿就特别会打仗,脑子转得快。他就像个冲锋陷阵的勇士,从不等敌人上门。他指挥红军赢得了好多场战斗,斯诺在《西行漫记》里说,他简直就是共产党里的“军事奇才”。

徐海东是毛主席亲自点名的大将,排在第二位,他在红军时期展现的军事本事、立的战功、还有他的经验,都是无人能及的。

徐海东将军为人十分耿直。林彪为了撇清关系,不承认自己是地主家的孩子,这让徐海东非常生气,他觉得这是在糊弄老百姓,毕竟当初是他亲自带着队伍,把林家大湾的十几台织布机没收来分给了穷苦人家。

然而,年仅25岁的徐海东,对自己的将来还一头雾水。到了1925年3月8日那天,经过党员吝积堂的介绍,他毫不犹豫地告别了故乡,踏上了革命的征途。这时候,他的小女儿徐文金才刚刚来到这个世界没几个月呢。

徐海东参军不久,就在国民革命军里表现出色,因此被提拔为副排长,之后他靠着战功一步步往上升。

但是,徐海东在追求大梦想的路上,却让他的妻子、女儿和母亲只能彼此依靠,过着孤单艰难的日子。她们住在大别山的深沟里,饱受辛劳。

1927年那场大革命落败后,徐海东没办法,只好离开老家,这一走,就和老婆田得斋、闺女徐文金断了联系。他心里清楚自己的担子和任务有多重,可就是没法回家照看家人。这种心里的纠结和难受,他也没法跟别人说,只能一个人憋着。而他的家人呢,也是天天念着他,盼着他能平平安安地早点回来。

可是,老天爷偏偏让他们分隔两地,再也见不上面,从此失去了重逢的机会。

田德斋是个又勤快又心眼好的女人,四岁那年起就成了徐家的童养媳,她总是忙里忙外地为了孩子们的生活奔波。可家里头穷啊,孩子们过得挺不容易,徐文金老是吃不饱,衣服也是破破烂烂的。

小徐文金天天跟着妈妈坐在田边,妈妈种地时他就在旁边自己找乐子。生活虽然挺简朴,但有妈妈在身边,每天也是开开心心的,只是少了爸爸给的关怀。

徐文金老爱朝妈妈打听,爸爸究竟跑哪儿去了?

妈妈只好安慰她说,爸爸外出干大事情了,以后肯定会回来陪我们的。徐文金每次听了妈妈的话,就不再哭闹了,家里的情况让她从小就特别乖巧。

徐文金打小就听了老爸不少事儿,也亲眼看着家里人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。但是,她心里头对老爸的尊敬和对革命的那股子劲儿,一直没变。她觉得,这都是她家里的事儿,她的血脉里带的,为了自己和家人的面子,她得拼一把,把命运给改了。

不过,国民党反动派的手段真是狠辣,他们居然查到了徐海东老家的位置,还知道他家里有不少亲戚,包括老婆孩子。接着,他们就对徐海东的家人下起了毒手,真是残忍至极。

徐海东的老婆田德斋被抓进了牢里,受尽了苦头和折磨,在里头熬了快三年。可即便如此,她心里始终惦记着找自己的老公。一出狱,她就到处问人关于徐海东的下落,盼着能和他重逢。她这股子坚韧不拔的劲儿,真是让人心里头感动得不行。

不过,徐海东早就跟着大队人马离开了大别山。那时候,世道很乱,徐家的亲戚们因为国民党的狠毒杀戮,有的丢了性命,有的逃难去了,他们也都联系不上徐海东了。

另外,那时候听说反动派马上就要在大别山进行扫荡。为了躲过国民党的追杀,三伯连夜用箩筐挑着年幼的徐文金逃到了别的村子躲藏起来。

徐文海在三伯的庇护下过了一段日子,可后来三伯不幸被反动派抓住杀了。从那以后,徐文金就没人照顾了,为了活下去,她只好去给别人家做童养媳。

一直到新中国成立,徐文金都在等待着。虽然父亲走了让她心里难受,但她很明白父亲肩上的责任有多重。

田德斋因为那时候世道不好,日子太苦,只好离开家再嫁他人,过上了普通的日子。不过,她心里一直惦记着,还在想办法打听徐海东的消息。

虽然没达成心愿,但她还是勇敢地挺过了一辈子。

【将军一生的遗憾】

1934年12月的时候,红25军在陕西的庾家河村聚在一起开了个大会,会上大家商量好要在鄂豫陕交界的地方建个革命根据地,这事儿对那时候的革命局势可重要了。

那会儿,红军刚走完长征路,颠沛流离,日子过得特别苦。可红军的领导们没退缩,反倒是在那么苦的条件下,还死守着信念,斗志昂扬,为了给革命事业争口气,一个劲儿地往前冲。

徐海东将军那时候是红军里的一名勇猛战士,他这辈子总共受过9次伤,全身上下留下了17个伤疤,这当中有8次是子弹直接穿过了他的身体,他绝对是开国将军里受伤最多的人之一。这么说吧,他的身体就像是个记录革命的“子弹伤痕展览馆”。

不过,在他那硬朗的背影后头,有个年轻女护士一直在悄悄照顾他,这人就是周少兰。

徐海东将军在陕南的一次激战中受了重伤,直接昏了过去,情况十分危急。就在这紧要关头,周少兰不顾一切危险,冲到了战场上,硬是把将军从鬼门关拉了回来,真是救了他一命。

徐海东将军连续昏迷了四天四夜,多亏了周少兰的细心照料和不离不弃,他才得以苏醒。周少兰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贴心的陪伴,让将军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宝贵和重要性。

将军醒来,得知周少兰护士对他的细心照料,心里特别感激。在革命艰难的日子里,徐海东和周少兰走到了一块儿,结为了夫妻,一起闯过了革命路上的风风雨雨。

在那个动荡不安、随时可能遭遇危险的革命岁月里,这种情况其实很普遍。不过,这也让他和前妻田德斋,还有女儿徐文金之间的关系,慢慢变得越来越生疏,这成了徐海东将军一辈子都感到惋惜的事情。

【20多年后父女终相见】

新中国一建立,那时候信息不怎么流通,但新中国成立的事儿还是很快就传到了徐文金他们村。村里人知道徐文金的爹当了不小的官,都撺掇着她去找老爹。

这么多年,徐文金尝遍了生活的艰辛,她心里其实特别想找自己的父亲!只是她嫁的这家日子太紧巴了,根本凑不齐去北京找父亲的路费。

徐文金两口子日复一日,在地里卖力干活,汗水不停地往下流。经过两年的省吃俭用,他们好不容易凑足了去北京找父亲的盘缠。

1951年,徐文金夫妇俩原本计划带着好不容易攒下的盘缠,启程去北方找寻他们久违的父亲。

刚好在这个时候,有两位从北边来的领导找到了村长,他们告诉村长,自己是徐海东将军派来的,目的是要带徐文金去大连看他爸爸。

徐文金当时心里真是又惊讶又开心,从她出生到现在,爸爸这个词对她来说,就像是别人嘴里的称呼,跟她没啥关系。这几十年,她从没尝过父爱的甜头,可以说是吃了不少苦才撑到现在。

天天盼着,心里不知琢磨了多少回和家人相聚的场景,这一天可算是盼到了。徐文金赶紧打包好东西,和丈夫一刻也不耽误,跟着工作人员就奔向了北方的家。

徐文金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,来到了大连军区的疗养院。那时候,徐海东因为以前的病又犯了,正好在大连军区的疗养院里休息呢。

徐海东一辈子受了很多伤,这些伤让他没能参加解放战争,到了晚年,他还一直受着疾病的折磨。

徐文金二十多年后终于和老爸见上了面,虽然他刚出生没多久老爸就离家了,记忆里根本没有老爸的样子,但在他想象中,老爸一直是那种为了革命事业英勇无畏、身材魁梧的英雄形象。

虽然小时候没咋感受到老爸的疼爱,心里头对他有点小埋怨。但就在这一刹那,啥怨气都好像没了。现在再瞅瞅老爸,经过这么多年风吹雨打、战火纷飞的日子,他看起来真的挺虚弱。

另一方面,徐海东将军心里一直想着妻女,这么多年都没停过。现在看到女儿,觉得她就像村里普通的农妇一样,肯定是经过了好多年的磨炼,吃了不少苦。

这一刻,父女俩心里的想念像洪水决堤一样涌了出来,两人呆呆地站着,你瞅瞅我,我看看你。瞧着眼前这位身穿军装、身材魁梧的爸爸朝自己走来,这正是徐文金在脑海里描绘了无数遍的爸爸的模样,她一时间竟然忘了喊出一声“爸”。

徐海东将军先伸出了手,紧紧握住了徐文金,随后父女俩毫不犹豫地拥抱在一起,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,不停地往下落。

【心底暗下决心要种一辈子地】

在大连的这次旅行,徐文金头一回和老爸一起过了个超有纪念意义的春节,他们夫妻俩一待就是两个多月。那段时间,父女俩聊了不少,老爸徐海东问起家里人和老家亲戚的状况,听完徐文金的讲述,他虽然没有说话,但心里已经难过极了。

徐文金在疗养院住了好久,整天琢磨着自己以后的打算。她心里盼着能找个活儿干,是那种自己拿手又能对社会有点贡献的工作。

可是她没敢跟爸爸说,因为她心里明白爸爸的立场:共产党的干部不能随便给自家人开后门,他们干活不是为了自家那点小利益,而是要为全中国的老百姓服务。

日子一天天溜走,直到徐文金鼓起勇气跟老爸开口求助时,老爸虽然没答应,这在她心里早有准备,可她还是觉得特别失落和难过。

徐文金以前被城市的热闹和众多机会深深吸引,觉得只有在城里努力奋斗,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,离梦想更近一步。她感觉在农村务农太累了,而且挣的钱也少,没法满足自己对好东西和生活品质的追求。

之后,徐文金觉得老爸的看法其实挺对的,她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人生意义和目标。于是,她打算听从老爸的决定,回到乡下的家,踏踏实实地务农,立志做个出色的庄稼人。

她决定离开城市,放弃那里的机遇和梦想,回到农村老家。虽然日子比城里过得艰难许多,但她相信,凭借自己的双手,能让家人过上更温馨、更幸福的生活。

徐文金打定主意,不去找政府帮忙,也不接受政府的一丁点儿资助。她认为,只有靠自己的双手奋斗,才能真正得到想要的生活,也才能让家里人活得更有骨气、更独立。

于是,徐文金和丈夫一起回到了大悟县的老家。从那以后,她再也没有向父亲提过自己家里的事情,重新做起了安分守己的农民,独自一人辛辛苦苦地把五个孩子抚养长大。

1970年的时候,徐海东将军身体越来越差,他感到自己剩下的时间不多了。所以,他打算把女儿徐文金叫到自己身边来。

徐海东将军到了生命的尽头,心里头觉得有好多没做完的事和做得不够好的地方,特别是觉得对家里和女儿徐文金照顾得太少了,很少有机会陪陪她。所以,他打算把女儿接到郑州来,想用剩下的时间和她好好待在一起,说说心里话,道个歉。

他明白工作上的职责所在,但也清楚地知道,女儿才是他这辈子最牵挂的人。

徐文金一接到电话就立马跑到郑州去了。她很感谢老爸的挂念,一直陪在他身边照顾他。这段时间,父女俩的关系变得更亲近了。

可是,人生无常,就在那一年的三月份,徐海东将军在郑州安静地走了,终究还是没能逃过这一劫,享年70岁。

快不行的时候,徐海东跟女儿讲:“闺女啊,爸得跟你说声抱歉。爸实在太忙了,没能多陪陪你,也没能给你啥实质性的好处。但爸心里一直惦记着你,牵挂着你,疼爱着你。”

徐文金心里头难过极了,不过她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爸爸对自己的疼爱与照顾。

徐海东去世后,徐文金回到湖北大悟县的老家种起了地,过着平淡无奇的日子。尽管日子过得艰辛,但她心里始终装着对老爸的想念,老爸的爱和温暖成了她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。

家里还是穷得叮当响,连台电视这样的普通玩意儿都置办不起。

不过,徐文金并没有因此就泄了气,他一直脚踏实地往前走,靠自己的双手辛勤耕耘。他从不靠别人,一辈子都在种田,虽然默默无闻,但却顽强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。

【参考资料:】

周红一、袁甜采访了大将徐海东的女儿徐文金,她讲述了自己像父亲那样,自力奋斗、不怕艰难的故事——《党员生活》(湖北版)2006年10月刊有报道。

胡士华讲述:徐海东和他的大女儿的故事[J]. 人才天地, 1997年。



相关资讯